2022/04/17

啟示錄解讀 - 梁國權老師

啟示錄作為一封公開信,其信息與當代及現代的關係何在?所謂「必要快成的事」要在何時成就? 
講員:梁國權老師,中國神學研究院生命之道事工主任 
來源:香港讀經會   

2014/06/07

福音先驅

(崇拜專文,2/2002,李淑儀)

耶和華對亞伯拉罕的應許中強調:「. . . 你也要叫別人得福。. . . 地上的萬族都要因你得福。」(創12:1-3) 這便成了選民(教會)的使命。歷世歷代的信徒皆努力不懈地朝向這個目標邁進,使徒保羅正是其中一位。

保羅生於基利家首府大數城,出世即擁有羅馬公民權(徒22:28),背景甚佳,令人羨慕。年輕時受教於當時最有名望之律法師迦瑪列的門下,接受嚴格的律法教育(徒22:3),成為一位被受尊崇的法利賽人。在信仰上,保羅是人所稱許的熱心份子(加1:14),他以當時新興的拿撒勒派 (那時還未分猶太教或基督教,這新興的基督教信仰被稱為猶太教中的拿撒勒派)為異端邪說,到處奔走捉拿迫害基督徒,直到死地(徒22:4; 加1:13)。但在大馬色的路上榮耀的基督向他顯現,他遂徹底悔改成為主的門徒(徒9:1-9)。由併命迫害基督徒的人,轉而成為併命見証主的人。歸主後,保羅忠心傳揚福音,建立了許多教會。最後為主殉道。

當保羅委身實踐主的使命之際,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他不單放棄那令人羨慕的美好前途,更因傳揚福音遇到無數的困難與攻擊。哥林多後書深切地流露出保羅對教會之情:「我先前心裏難過痛苦,多多地流淚,寫信給你們 . . . 」(林後2:4) 在佈道旅程中他面對很多難阻:「. . . 我比他們多受勞苦,多下監牢,受鞭打是過重的,冒死是屢次有的。被猶太人鞭打五次,每次四十減去一下;被棍打了三次;被石頭打了一次,遇著船壞三次,一晝一夜在深海裏。又屢次行遠路,遭江河的危險、盜賊的危險,同族的危險、外邦人的危險、城裏的危險、曠野的危險、海中的危險、假弟兄的危險。受勞碌、受困苦,多次不得睡,又飢又渴,多次不得食,受寒冷,赤身露體。除了這外面的事,還有為眾教會掛心的事,天天壓在我身上。有誰軟弱,我不軟弱呢?有誰跌倒,我不焦急呢?」(林後11:23-9) 除了外在的憂患和攻擊,他身內也不斷有困苦的煎熬:「又恐怕我因所得的啟示甚大,就過於自高,所以有一根剌加我肉體上,就是撒但的差役要攻擊我,免得我過於自高。為這事,我三次求過主,叫這剌離開我。」(林後12:7-8)

如果你是保羅你會放棄嗎?甚麼力量驅使保羅甘心放棄世人眼中看為寶貴的東西而走上這條難行的窄路呢?他的祕訣是他深明以基督為至寶的道理。他體會到放下自我,將自己完全投進基督的恩典中是得勝的祕訣:

他對我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所以,我更喜歡誇自己的軟弱,好叫基督的能力覆庇我。我為基督的緣故,就以軟弱、凌辱、急難、逼迫、困苦為可喜樂的;因我甚麼時候軟弱,甚麼時候就剛強了。(林後12:9-10)

這位福音先驅帶給你甚麼啟迪呢?

2014/05/10

主後397年,非洲北部的迦太基大公會議中決定採納亞他那修所提的27卷新約書目為新約正典

正典 (Canon)一詞,來自希臘文的 kanw,n,原意是指木匠用的尺、或度量長度的器具 (約六肘長;一肘約18至22吋)。後來這名詞便用來意指「標準」、「準則」。在基督教內,此名詞被用來指稱:被基督教群體宣認為是具有絕對權威的一系列神聖書卷 (也就是現在基督教聖經裡面的那些書卷);且這些神聖書卷內的信息被該群體視為是信仰的最高準則。...
...

教會最早一個關於新約正典書目的紀錄是記載亞他拿修(Athanasius)在367年所寫的一封文告內(Festal Epistle);亞他拿修所寫的這個書目其次序是︰福音書、使徒行傳、大公書信、保羅書信、啟示錄。到了主後397年,非洲北部的迦太基大公會議中,決定採納亞他那修所提的27卷新約書目為新約正典。於是,亞他拿修所寫的這個書目就成為後來我們現今新約聖經的27卷新約書目。

2014/05/03

維基百科: 聖經

聖經》(希伯来语ביבליה拉丁语Biblia,原意「書」)是猶太教基督教(包括天主教東正教新教)的宗教經典猶太教以《希伯來聖經》正统版本《塔納赫》为其经典,聖經包括舊約聖經新約聖經。然而基督教的《聖經》全书删去了天主教保留的六本次經

source: http://zh.wikipedia.org/wiki/聖經